在之前的很长时间中,我都处于一个浮离态。脑子里有一堆想法,每天看了一堆东西(文章、书、视频等),也计划了很多项目,而其中也有几个项目已经在做甚至都做出来了。但是我的内心还是觉得很空,或者说我根本不知道如何描述那种感觉,总归是没那么爽。
我乐于创造,对于新的点子我总是很激动,疯狂在脑子里规划着。但是这是我从小的乐趣,但是如今我 33 岁了,我却没什么能拿出手的东西。
回想起来,我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思考繁多,完美主义。也许是我内心并不真正的自信,害怕失败。也许是我从未迈过那一步,不知等待我的是什么,那种未知的恐惧让我躲避。
但是现在我现在想通了。人做什么事情总是要反馈、回报的,而反馈与回报很多时候是需要主动建立连接的。没人知道我脑子里万千繁星,只知道我手上空如枯井。
我需要先把脑子里的东西做出来,甚至是挑拣那些最简单,但「无趣」的想法,make it done first。把成果拿出来,交给市场评判。走出自己的作坊,听一听外面的声音,不论是赞赏还是批评。建立真正的良性循环,才能促进自己不断的前进,且一直走在正确的路上。届时应该就不会再有「空」的感觉了,因为「实」已经在了。
其实开始写周报就是其中一步,虽然还很青涩,很多时候都在绞尽脑汁地想要写些什么,但是这终归只是过程的一部分。
为什么伟大不能被计划
该书英文原版发布于 2015 年,作者「肯尼斯·斯坦利」和「乔尔·雷曼」都是来自 OpenAI 的研究员,彼时 ChatGPT 还在襁褓之中。
书中主要阐述了在当今的我们看来伟大的事物,很多都是意外或者说无数个意外叠加的产物。中国老话会说「无心插柳柳成荫」就是如此。当然我们不必拘泥于标题去驳斥说,很多发明创造就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。
我认为,其实对于我们自己来说,更应该关注的是:
虽然最终的伟大可能未必属于你, 但是我们又何必拘泥于此呢?天下万物之于宇宙之中,不过都是草草一生罢了。